百度商桥网站代码去哪里添加软文范例
今天是 2025 年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去了地坛庙会玩了会儿。
不是说过年的北京是空城吗?我愣是没抢到大年初一的门票,只好在咸鱼上溢价 40 买了两张票。
坐了一个小时的地坛终于到了,谁知迎来的是人山人海,同时小白牙开启了啥都想要的模式,我得承认那一刻我是有情绪的,但还是硬着头皮往排队往里挤,从人缝中搜寻着,我也不知道在找什么,不是说有各种节目表演吗?咋一个也没看到,难道是因为人太多了?
好在里面有很多卖好吃的的摊位,先把小白牙贿赂舒服了,我俩才能舒服。这是我第一次来庙会,估计也是最后一次了。花钱买花钱遭罪的资格,性价比不高。不过小白牙还是挺开心的,也就知足了。
拖着疲惫的身子挺到家里,还要继续应付精力充沛的小白牙,我们和她“熬”了 5 小时,小白牙在我规律的抹屁屁膏中睡着了,我坐在书桌前,突然意识到今年是我第 6 年没回老家过年了。
之前真的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记得上大学时,即使坐一晚上硬座甚至站票也要回家过年。
19年结婚,回我老家过年
我们 19 年结婚,结婚第一年嘛,媳妇跟我回我老家过得年,这是媳妇第一次没回自己老家过年,她吃不惯这边得饭,也觉得年味淡,过年我家几乎不放炮,也不咋贴春联,吃顿好吃的,除夕晚上吃饺子,除了这些,确实没别的了,好像年就过去了。

20年回媳妇家过年,第一次没回老家过年,疫情开启,小白牙降生
20 年回媳妇老家过年,就是过年期间怀疑怀孕,刚好听有疫情的消息,我们担心回不去北京,还没等年过完就赶紧回北京了。记得当时坐上大巴车开了一个小时后,司机接到了上级的电话,让司机赶紧把车掉头,司机坚持把车上的乘客送到,然后就不跑了,感谢那个司机,从那就开启了疫情 3 年, 20 年 9 月小白牙降生。

21-25 年北京过年
21 年小白牙刚 5 个月,太小回家不方便,还是疫情,就在北京过的年,我翻了下竟然没发朋友圈。
22 年北京过年,过年期间看了冬奥会,短道速滑首金,威少加入湖人,看了场湖人和黄蜂的比赛,威少35 分。
23 年北京过年,也没发拜年朋友圈,但过年熬夜到 2 点写了这篇《》文章。

大过年的手机还坏了

24 年北京过年,转发了一条拜年动态,关于群发拜年消息的,我个人几乎不会发拜年消息,收到群发拜年消息也不回,觉得没必要。当然有人说,也就过年才有机会发个消息,你还不回,这样礼貌吗?可能我觉得群发拜年消息不如不发。

大除夕夜,还有人发合伙人广告,说到合伙人付费产品,我个人是一个都没买过,觉得不靠谱,一般这种合伙人的卖点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购买了合伙人产品能具备分销获得佣金的资格,佣金还高,前两天还看到一篇分析合伙人产品的文章,说佣金开得高是违法的。
25 年依然在北京过年,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坐沙发上一起看春晚,还没等到岳云鹏的相声,小白牙就睡觉去了,孩子睡后我媳妇开始追《相思令》,我继续看春晚,但还是没扛到 12 点,我就睡觉去了,没有赵本山的春晚真不叫春晚,还好有本山传媒拍的《鹊刀门 2》陪着我过年。
回谁老家过年?
小白牙 4 岁了,按理说已经长大了,可以回老家过年了吧?但确实没有回去,一方面家里比较冷,农村的特点是炕烧的挺烫,但屋里比较冷。另一方面是带我闺女回趟家要带好多东西,但好像都能解决,也可能我俩有惯性了吧。
但我觉得不排除有过年回谁家的痛点问题。我肯定想回我老家,小白牙只在 23 年国庆回过一次我老家, 23 年五一和 24 年国庆回的我媳妇老家,现在我闺女一直说想回老家(指我媳妇老家),我听着还挺不是滋味的,说不出来那种感觉。我媳妇呢,肯定是想回她老家,都理解。明年开始会如何,还真不知道。
读到这里的你如果已经结婚了,大概率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我看有的家庭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可能我的观念偏保守,总觉得这样不太好,至于不好在哪里,我还说不出来,可能的点是担心别人说闲话,但反过来想,别人怎么想重要吗?
有的家庭是轮着来,今年去你家,明年去他家,也不错。
有的家庭是谁家也不回,旅游过年。
只要夫妻俩商量好怎么选都行,但千万别因为这事儿闹别扭吵架。前两天在一个社群里还有一个小伙伴分享说她婆婆觉得过年就得回男方家,这位小伙伴觉得自己有选择哪里过年的权利,因为这事儿闹别扭,她绝对不孤单。这件事我的观点是两口子商量好,怎么都行,先把问题缩小在两个人身上,不要牵扯上原生家庭,然后两个人如果都想回自己老家,可以选择比较均衡的方式,比如轮着来。
李诞直接把 回家过年这事儿戒了,他说:
“我不回家,我想我爸妈了,就接过来。我跟我爸妈相处一下,我不回家过年,我把回家过年这事戒了。我也过年,我也吃饺子,我也高高兴兴的,但是我不回家。我不跟他们聚在一起互相戳。我已经很多年不过年了,我觉得我就受不了,你想让我改我也改不了,就不过了。我也活的很好,也没影响我家庭的关系,我跟我爸妈还是很好。只是不过年了,但是大家都很开心”
每当临近过年,网上都会有如何回答七大姑八大姨的刁难

年味儿淡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味真的淡了,我觉得就热闹那一会儿,然后就各个抱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了。
还是怀念小时候,
只有过年才能吃顿肉饺子;
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好吃的;
只有过年才能有新衣服穿;
只有过年才有压缩钱(10 块钱,20块钱,我最多拿到的好像是 50)
......
之前生孩子多,亲戚多,过年期待去拜年,今天去姑家,明天去姨家,后天去舅家,大后天来我家,虽然人都是那波儿人,但快乐是好几倍的,有哥哥姐姐一起玩,现在独生子,哪还有姑、大爹、叔、舅、姨这些亲戚了,这样想想,现在的小孩儿确实不如我们小时候“快乐”。
前两天读到一个关于年味的观点,挺有意思分享给你:
作为源于农业社会的节日,春节的一个重要寓意,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祈求“丰腴”。而如今,在小康后的中国,吃肉、吃饺子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在这个意义上,那种把全年的幸福与满足都集中在春节这一天进行释放的“年味”,确实是淡了。但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与其说“年味淡了”,不如说“年味日常化了”——@《人民日报》
写到这里,停下敲击键盘,往窗外望去,一篇漆黑中只有零星点点的灯光,本该是万家灯火通明的日子,亮着的屋子屈指可数,原来都回家过年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